CIESN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首页     加入桌面    手机版     二维码1 

脑洞大开! 叶轮扭矩倍增方案

   日期:2020-06-19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浏览:22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讯:设计理念:源于杠杆原理,特别是系统能绕共轴线旋转,相当于以轴心为支点,以轮缘半径为省力杠杆,以均布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讯:设计理念:源于杠杆原理,特别是系统能绕共轴线旋转,相当于以轴心为支点,以轮缘半径为省力杠杆,以均布在轮缘上的多个小型叶片为动力的“全叶尖”叶轮结构。

640.webp.jpg

两种叶轮结构对此图(左图1,右图2)

背景技术:如图1所示,现有三叶片叶轮虽然也是绕共轴线旋转,即存在着以下缺陷。缺陷1、整个叶轮只有三只叶片,(动力臂)无法实现让更多的动力设置在动力臂的远端。缺陷2、动力分散在整体叶片多处,(叶根至叶尖)而不是积中在力臂的远端。缺陷3、几十米长的大叶片只是靠叶根的一端与轮毂连接,这种单支撑(抗弯曲强度)可靠性差。

如何让更多的动力作用于动力臂远端,首先需要一个具备轻量化、重载荷、高可靠性,可稳固承载多个叶尖的基体轮,从而获取力矩最大化。(如图2所示) 因此,受公路自行车轮,花鼓、辐条、刀圈结构组合的启发,设计了一种,可与现有三叶片结构塔筒、机舱兼容的单支撑水平轴结构的“全叶尖”叶轮。

叶轮具体结构是:在中心轴套的两端(背对)各安装一片碟状法兰,(组装后,类似于自行车轮花鼓)利用碟状法兰边缘均布的通孔固定斜拉索的一端,(斜拉索:类似于自行车辐条)另一端,交叉牵引Ⅴ字形轮缘内缘。(V字形轮缘:类似于自行车轮刀圈)Ⅴ字形轮缘外缘安装密封板后,截面呈高强度的倒三角型形,形成一个刚柔兼顾、利于稳固安装叶片及变桨机构,高可靠性、轻量化、重载的基体轮。以基体轮为载体,根据轮缘直径大小、周长不等,安装十几个至几十个数量不等,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型叶片。其中,变桨机构安装在Ⅴ字形轮缘内,采用双轴变桨方式,根据风况调整出力叶片数量多少。(如图3所示)其中,一轴(变桨电机轴)可调整叶片攻角。另一轴,(叶片与支架连接销轴)遇,极端风况时关闭叶片,叶片与轮缘合二为一,基本上只是轮体框架,具有优越的抗台风能力。

640.webp (1).jpg

(左图3-1 右图3-2)

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

一、将多个小型叶片均布在轮缘上,叶轮中间取消了筒形结构、气动性为零的叶根,和半筒形结构、气动性较差的叶中。是斜拉索替代了叶根和叶中的过度支撑。因此,全叶尖叶轮中间实度减少了至少85%,使轮缘周边气流通过更顺畅,减少乱流对轮缘上的叶片拢动。

二、采用碟状法兰的理由:1、减少主轴的使用长度。2、保持叶片与塔筒、碟状法兰与机舱罩的净空距离、不刮碰。3、保持轮体重心不前移,与现有三叶片技术轮毂重心相差无几。4、增加碟状法兰与V字形轮缘之间斜拉索的斜拉角度,增强轮体可靠性。

三、高可靠性的理由:反观现有三叶片技术,几十米长的大叶片只是靠叶根的一端与轮毂连接,这种单支撑是抗弯曲强度。而全叶尖结构是:碟状法兰与轮缘之间是利用斜拉索的拉力相互牵引,是抗拉强度。道理很简单,一根筷子可轻易掰断,要想拉断确很难,存在着天壤之别。利用,斜拉索替代了叶根和叶中的过渡支撑,两者可靠性不言而喻。

四、叶片小型化:(单体面积只有几平方米),从加工工艺、制造难度、所使用的原材料、成本、吊装、运输、疲劳寿命等等,均是根本性的改变,多个小叶片造价之合,只是现有叶片的百分之几。

五、具有噪声低的特点:全叶尖结构的叶轮因多个小型叶片分布均匀,没有三叶片每旋转一圈,嗖、嗖、嗖的噪声和抖动。

六、轮体材料选择:V字形轮缘采用密度低、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好、工艺性能好的钛合金或碳纤维。斜拉索采用耐腐蚀涂层的钢缆。因此,适应海上、陆地多种风力发电场所。

七、安装方式:V字形轮缘采用模块化、分瓣拼装,(像大型摩天轮那样的拼装方案)解决了大部件制造、运输、吊装难题。

八、与现有三叶片技术对比:目前三叶片海上概念机型,轮径220余米,容量15MW。假如,按照“全叶尖”结构设计,相同的轮径,功率可提升至40-50MW。实现的理由很简单,相同(投影)面积的叶片,所处的位置不同,叶轮扭距必然会相差N增。(物理学杠杆定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还因为轮缘式结构,斜拉索的牵引可靠性极高,可像摩天轮那样做到超百米轮径、千吨载荷。

九、老旧机型技术改造:伴随着时间推移,昔日的老旧机型技术改造市场巨大。具体实施方案:不增加原有塔筒高度、不增加叶轮轮径。利用具有轻量化、扭距倍增的全叶尖叶轮,即可实现单机容量成倍扩容。

参数估算:小叶片单体面积:≤10平方米。小叶片厚度:≤2厘米。叶轮中间实度:减少85 %。多个小叶片面积之合:≤现有三只叶片投影总面积之合。多个小叶片总重:≤现有三只叶片重量之合的1/5。叶轮整体总重:≤现有三叶片叶轮的2/3。多个小叶片安装位置距离中心轴远,等于将动力设置在动力臂的远端,因此,叶轮扭矩 ≥现有三叶片技术三倍。

综上所述:以上简要介绍了全叶尖叶轮结构,具有原理清晰,结构简单的特点。风力发电发展需要破解的问题不止这一个,对以下问题进一步探索:

1、主轴轴承解决方案:根据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不管是点、线、面接触,只跟滑动摩擦系数和正压力有关。主轴轴承采用,最适应于风力发电特点的低速、重载、抗冲击、可调心、无滚动体的滑动轴承。(如图4所示)滑动轴承轴颈和轴瓦是在密封、存油型轴承座内的润滑油中滑动。因滑动轴承没有滚动体和保持架,摩擦阻力小不易产生高温。每转动一圈均有完整、足够的油膜厚度,(0.05mm-0.1mm)消除了轴颈与轴瓦两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具有吸振、可靠性高、成本低、不易产生高温、外径小、重量轻、适用于多种工况的优点。运维时只须排出污油、注入新油即可,大幅度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

640.webp (2).jpg

图4 主轴轴承

2、偏航轴承解决方案:根据滚动摩擦力与滚动体半径相关,滚动体越大滚动摩擦力越小。(也是杠杆原理)解决方案:釆用动力轮(类似动车轮)自驱偏航。

640.webp (3).jpg

图5 偏航装置示意图

它改变了现有偏航轴承采用的内齿圈或外齿圈中间滚动体的结构,也改变了只能安装在塔筒最顶端,着力点集中的弊端。(如图5所示)

具体实施方案是:在塔筒上段的内、外壁上分别固定承重圈、限位圈,其中,动力轮轮缘的下踏面在承重圈上滚动、动力轮轮缘的上踏面在倒凹字形轨道内滚动,并承载机架及之上载荷,多个动力轮中间均设置驱动电机或液压马达。便于理解,可以形象的比喻:承重圈如同环形轨道,多个动力轮如同动车轮,倒凹字形轨道如同转向架,机架及之上的承载如同车箱,可以缓慢的前进、后退和刹车。无需再用电动机,齿轮轴与齿圈啮合的偏航方式。其中,塔筒与套筒之间的限位圈及限位轮、斜置限位轮等,将轴向、径向、倾覆力矩等综合载荷,分解至上段塔筒内、外壁多处。因此它适应于:更大筒径、更大载荷、更极端风况,具有稳定性好、造价低的特点。

3、关于变桨轴承:因采用小型化叶片变桨轻松自如,中小型轴承即可。以上基本解决了现有风机轴承应用中出现的难题。

全叶尖叶轮与三叶片叶轮比较优势在于,轮径相同、转速相同、扭矩倍增等优势,因此可采用:一塔、一轮、一轴、双发电机结构,(机舱前后各设置一台发电机)改变了三叶片一轮、一机,特别是直驱式机型前倾的问题。将对大型发电机制造、运输、吊装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如图6所示)

640.webp (4).jpg

图6 变桨轴承示意图

塔架结构:受,空中造楼机可将四、五千吨的自重、材料、塔吊等在内的载荷顶升至五、六百米高空的启发。本专利采用上层塔筒、下层塔架,双层支撑结构。(图7所示)其中,下层塔架:由至少三根基础桩组成,(三点成一面)上层:单一塔筒,中间:自升平台所构成。自升平台可以搭载包括塔筒之上的整机,在地面吊装后自助升高。(如图7所示)

640.webp (5).jpg

图7 塔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 塔筒、2 升降平台、2-1 预留口、3 塔架立柱、4 外置法兰、5 斜支撑柱、6 支撑圈、7 橡胶支撑座、8 顶部圈梁、9 斜支撑杠、10 斜拉索、11 中部圈梁

自助升降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自升平台预留口套入相对应的底部基础桩,并完成自升平台之上的塔筒及整机吊装。

步骤2:安装完第一节塔架立柱(或混凝土浇筑)后,利用长行程的液压缸逐级顶升至一定高度后,完成塔间连接圈梁,再安装第二节塔架立柱。

步骤3:反复循环至所需高度后,将自升平台紧固在最终一层塔间连接圈梁上。吊机只需在地面吊装上层塔筒及整机,大幅度降低了吊装高度,以顶升方式达到更高高度。为了方便大部件在全生命周期内更换维修,以及退役后拆除,下降步骤与顶升步骤相反。(图7所示)可将整机顶升至目前吊机无法达到的高度。

徦如:下层塔架高度是100米,上层塔筒轮毂高度110米,叶轮轮径200米,叶尖最大高度为310米,整机突破300米或更高。假如本发明人的设想可以实现,单机容量突破50兆瓦的目标就能实现。

另外:本人还探索了发电机冷却技术,将切底解决发电机高温运行难题。

综上所述:专利看什么?就是看结构。未来大兆瓦风机发展应该改变思路,不应一味追求大叶片、大叶轮,而是想办法让迎风面积相同的叶片,处在不同位置,提升更高效率。只有更加合理的结构+人工智能,(软硬件兼备)才是未来风电发展之路。

这不是天方夜谭,本人制作了一个直径6米的实验机,实验当天(雾霾)风速达到0.8m/s叶轮即可启动(空载),其原因,1是:出力叶片多,启动风速就低,可使年有效利用小时数跳跃式提升。2是:每只出力叶片所处位置距离中心轴远,均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作用。是三叶片结构的叶轮不可企及的。

为了务实、无风险合作:经发明人书面同意,您可花很少的钱,先制作一个“全叶尖”小型叶轮或计算机模拟。然后用扭矩测试仪与同等尺寸的三叶片叶轮进行对比,不比不知道,经过对比,您会深切的感受到它将改变风电历史、具有革命性。

寻:愿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而求变的合作伙。

发明人:戚胜基

手机:13066577306(微信同号)

邮箱:24147026@163.com

--- END ---

WECHAT_EMPTY_TITLE
    请关注“综合能源服务公众号”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凡注明“来源: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关注我们:
  • weixin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手机:18362062627 邮箱759824005@qq.com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20号星火创业大厦1栋1905A

Copyright(c) 2019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23941号-1 技术支持: 双子微盟